發揚愛國主義,增強民族凝聚力,振興中華均具有積極價值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孝文化活動進校園活動總結(錦集3篇),僅供參考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第1篇: 孝文化活動進校園活動總結
三天兩夜的學習使大家在友誼,知識,人際交往上都學到了很多東西,受益非淺。
當時的種種情景如同電影般從腦海一閃而過,相處的畫面似乎還近在眼前,舊舊不能忘懷。
要說起這三天兩夜,不能算長,也不能說短,但就是人生的濃縮的精華,使人恍然大悟。
人分為兩道---孝道,師道。特別是孝道,是我感受最深。“烏鴉反哺,羔羊跪乳”“滴水之恩當之涌泉相報”我們應該學會這兩點,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,長大后能夠對誰恭敬呢?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,有些人不但心中不知感恩,還一直讓父母操心,這是不孝啊。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美德,被我們這一代拋棄到那里去了呢?所以,孝順自己的父母,就是做人的基本。
在說說使我印象最深的畫面,就是那個充滿力量的環節----我是誰!
大家一聲一聲的喊叫,無不是給自己心靈的一種支持,自信。使我們更加的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,即使喊的嘴干了,喉嚨啞了,卻堅持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復著,這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。
其實剛開始,我是不愿意去的,在家人的勸解下,才去到了青少年領袖中心去學習,當我真正開始接觸的時候,才發現,自己不懂的太多,原來是那么的幼稚啊。
我很感謝王淇老師的細心教導,朋友的支持與幫助,助教的認真與負責,感謝所有為我們付出的人,謝謝大家!
第2篇: 孝文化活動進校園活動總結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孝道文化的學習,但是分享的卻都是自己真心的感受,聽著很感動,有幾次差點都留下淚水。 雖然我沒有幸學習到《弟子規》,但是看到“跪羊圖”的時候,真的是很感動。一段《跪羊圖》讓我的心酸了,痛了。反思,深思?? 是啊!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占據了我們的心靈,孤身在外的也好,一家都在身邊的也好。有幾個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?外出的人啊,你們可曾常打電話問問二老可否安康?成家立業的人啊,你們可否常回家看看?當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忙碌的時候,又可否體會到“父母依窗扉,苦盼兒女的消息”的那份情。
一段《跪羊圖》撥開人們被世俗塵封的孝心,想到一直被我們忽視在遠方的雙親,鼻子酸了,心痛了。 前進著的人們,似乎忘了想像,忘了去回憶。想象是誰十月懷胎辛苦生下我們?回憶成長路上,是誰張開雙手環著蹣跚學步的孩子?是誰用盡半生有心血去培養、去教育子女?又是誰為子女的成家立業愁白了雙繽?
一段《跪羊圖》讓我懂了什么叫“可憐天下父母心”,雖然我明白不是那么全面,那么透徹,可能不到為人父母時,誰都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子女付出的那份心。但我從那以后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長輩了,他們所做的一切,我開始細細的體會他們的用心。從小就一直在學“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”這句話,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,可從來沒有去揣摩這幾個字的真諦。
一段《跪羊圖》也讓我開始沉思了,人生短暫,先為人子女,然后為人父母。自古父母育兒,兒孝父母,這是一種人性的傳遞。就因為有了這種美德,才讓人的一生有了溫暖,有了感動。 我不曾廣閱論“孝道”的書籍,也沒有作家那般表達能力,無法寫出動人心魄的句子。我只能用自己最質樸的語言表達我的感受。我不曾是一個合格的孝女。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,也曾不顧他們的感受,也曾傷害過他們。但我也不斷的成長中漸漸的明白。孝,是一種本性的感悟。是人類最人性的表達。孝,就是讓他們一切都好。
參加工作十多年了,但是我現在力所能及做的就是有時間常回家看看,多關心關心父母,陪他們談談心。 “做人飲水要思源,才不愧對父母恩” 的確如此,對家里盡孝,工作中盡忠。
第3篇: 孝文化活動進校園活動總結
2月26日,我有幸參加了鐵嶺市教育局組織的孝道文化宣講活動。宣講活動前,鐵嶺市第三中學的學生們為我們帶來了一段孝道配樂朗誦,讓我們的心靈在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的孝道文化中受到滌蕩。接下來鐵嶺市第三中學郭校長為我們作了題為《弘揚傳統文化,播種幸福人生》的講座,郭校長的報告給與會者帶來了一次精神盛宴,使我們的思想境界再度得到了升華。
常言道:百善孝為先,孝為德之本。孝是做人的基礎,道德的根基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動力。郭校長在宣講中列舉了一些鮮活的事例,有的耳熟能詳,有的未曾聽聞,這些事例都從不同角度闡明了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人倫大道理。作為傳播孝道文化前沿陣地的學校,更應該發揮它的主力軍作用,讓學生在孝道教育中心靈得以凈化、啟迪,在實踐中體會、感悟、認同。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、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的做法,端正自己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并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,讓愛與責任得到延伸。
愛是博大的、包容的,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,孝不只是對我們自己的父母哪怕是一個電話,一條短信,一聲溫馨的問候,還應是對社會上的老人,從最簡單的如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,攙扶老人過馬路做起,這樣小小的善舉都是在把孝道傳遞,把文明傳承。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們說過,孝敬父母什么最難,是“色難”,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。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,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,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。有人認為,買房子、請保姆、吃大餐、去旅游就是孝敬父母。其實,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,這是底層面的孝;而高層面的孝,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。“色難”難在何處?難在很難有一顆恭敬的心,難在沒有一個謙和的態度。于是“色悅”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準。就是說,經常對父母微笑,時時恭敬地對待他們,關心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。每天認認真真看著母親的眼睛,跟父母交談幾分鐘——不嫌棄,不抱怨;想對父母發脾氣時克制一下,始終和顏悅色對待父母,他們就會生活得開開心心。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,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。好臉色不用花錢去買,不用向誰去借,也不用交學費去學,更不需要什么力氣。可現實中不管什么情況下都能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,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其實,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,關鍵是心懷感恩之情,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養育之恩。
宣講活動雖已結束,但孝道仍需傳播。我一定會以此次活動為契機,讓愛與善充滿心間。我會和大家一起努力,共塑道德靈魂,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!